热门文章
浅谈:国内保兑仓业务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8-07-10 分类:新金融百科
众所周知,国内的保兑仓业务起初是出现在2003年前后,一开始被用于空调、手机等家电领域,后面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展,便延伸到钢铁、汽车、水泥、化肥、服装、白酒、制药、轮胎等行业,再到现在已经成为银行信贷中的重要产品之一。
据了解,如今国内的金融市场已经有众多银行先后推出此类业务,如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实践中不同的银行在不同阶段对“保兑仓”业务或类似业务的称呼也有所不同,除“保兑仓”以外还有如“先票/款后担保提货授信”、“先票/款后货质押”、“担保提货”、“厂商银”等,这些信贷产品都属于“保兑仓”的范畴。据银行介绍,采用“保兑仓”模式,可使多方获益:
从卖方(供应商)来讲,可以减少应收账款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有效解决销售渠道问题,促成贸易合作;提前确定销售规模,增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利润,稳定客户关系。
从买方(客户)来讲,可以解决全额购货的资金困难,通过批量订货和预付货款的结算方式获得优惠采购价格而降低成本。
因此,国内各大银行的“保兑仓”模式一经推出即得到买方和卖方的广泛欢迎并迅速得以推广。目前在实践过程中,银行“保兑仓”业务需要买方/客户、卖方/供应商与银行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或增加监管方签署四方协议,买方凭借与卖方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申请融资支付货款,随后凭借银行签发的提货单直接向卖方提取货物,而供应商将货物交给银行指定的监管方质押监管并根据银行放货通知向买方放货。
像迪蒙开发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保兑仓模式),是针对保兑仓融资管理模式而开发的一款高端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系统可全面整合核心企业、下游企业(融资方)、金融机构(保理、银行)、仓储机构资源,具有融资申请、订单审核、货物管理、渠道管理、物流管理等强大功能,可对接企业内部ERP、第三方信息接口等数据,助力客户打造功能强大、运营高效、安全稳定的专业供应链金融平台。